搭鷹架的教學方法與應用

具體該如何讓學生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身為老師能夠提供某種特定形式的指導與安排,使得兒童得以完成他們的ZPD時,我們常常會使用「搭鷹架」的做法。

在學習任何新技能時,若有人能夠手把手帶著你一步一步的學習,這無庸置疑是最理想的學習情境,身為一名老師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能夠引導孩子在新的領域當中探索,但又不讓學生失去思考的空間。在教育心理學中用的一個詞是「搭鷹架」,將孩子比喻成是一棟正在興建的建築物,而身為老師的角色就是鷹架。

為什麼老師是鷹架?可以先來探討鷹架在蓋房子時的用處有哪些

  • 鷹架用來支撐工人,可以讓工人在上面走動蓋房子
  • 在建築物的每個階段更為牢固,最後能夠支撐起自己
  • 當新建築物逐漸穩固,鷹架也該除步拆除消退

而在搭鷹架的流程有以下步驟

  1. 擬定教學計畫
  2. 示範整體流程
  3. 切割成較小的任務
  4. 明確的教學指示
  5. 提供學習輔具
  6. 聚焦學習→將注意力聚焦在與任務有關的層面
  7. 有效提示、提問→激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促進思考
  8. 維持學習動機

(在這上述的過程中,可以重複提醒學生要達成的任務目的為何)

當學生已經逐漸掌握要領,並且能夠獨立完成幾次目標時,我們在過程中的協助可以慢慢消退,直到學生可以完全靠自己完成任務為止。透過搭鷹架的方式慢慢輔導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任務,在這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建立起自信心,並且能夠獲得許多成就感。

我們現在已經對於搭鷹架的概念略知一二,那我們現在實際將這樣的概念套用在魔術方塊課程之中

  1. 擬定教學計畫 →備課,將課程整理成孩子能夠接受且聽得懂可內化的內容
  2. 示範流程 → 在進到新的環節時會先示範給學生看
  3. 切割成小任務 → 一次不示範太多,將內容切割得較細一些,否則難以吸收
  4. 明確指示 → 示範完畢之後給予大原則並讓學生試試看,並在其中給予明示暗示
  5. 提供學習輔具 → 若該環節熟悉,可以提供計時器讓學生可以紀錄學習情形(可有可無)
  6. 聚焦學習 → 可以獨立完成以後,可以解釋背後的原理(具象化的譬喻會更有效果)
  7. 有效提示與提問 → 讓學生回答看看剛剛講的東西,在敘述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有忘記就可以給予明示暗示來引導
  8. 維持學習動機 → 營造較好的課程氣氛比,並且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魔術方塊的樂趣,遇到挫折也有老師可以解惑不必擔心
  9. 學生進行任務時,提醒他們任務目標 → 最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從頭做一次,在過程中可以提醒他們現階段任務要達成的是什麼
  10. 在以上的這些過程中可以不斷的給予鼓勵(合理的給予)

透過搭鷹架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自信和自我效能,偶爾的失敗已經不會像剛開始一樣具有強烈的挫折感,這時也逐漸發展成有韌性的自我效能。

這樣的學習方式是讓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索,魔術方塊是很適合讓學生認識到主動學習這件事情沒有這麼可怕的,比起傳統教育當中的被動吸收,剛開始多少會有些許不適應,我們勢必得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與時間慢慢帶著孩子去做,因為在課堂中你就是孩子最大的依靠,要讓學生知道有老師在可以放心的摸索與耐心思考,能夠提供這樣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勢必能夠讓零基礎的孩子慢慢跟在你身後學起每一顆魔術方塊。

結論

大家可能都是第一次當一名「教育者」,或許有些老師起初的想法很簡單,我就上課時講什麼地方該做什麼,學生跟著做就好,最後……搭拉!學完一顆方塊啦! 這時候驗收時會發現他們根本無法獨立思考,也完全忘記剛才是怎麼做的,因為他們每一步都只是跟著老師做,當老師不在時他們也無法將方塊給完成,所以更多的心思著墨於讓孩子可以在過程中思考與探索,這能夠讓學習的過程更為順暢,且學生也更能樂在其中而不會一頭霧水。

最後,請你嘗試將搭鷹架的流程套用在任意一顆魔術方塊上,試著去思考這樣的流程該怎麼應用?

(可新增流程上沒有的,也可減少)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