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需求與學習動機

人類需求

長久以來,動機理論學者主張人類有機某些基本的需求,這些基本需求關乎兩大面向,分別是生理生存與心理幸福。早期的兩個觀點,分別是受到刺激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而當代理論學者所提的,是與內在動機有關的三種心靈需求:勝任感、自我決定,及與他人的正向關連。以下著重探討早期受到刺激的觀點以及當代內在動機的兩種心靈需求。

受到刺激

在1950年代及1960年代的幾個經典研究中,指出人類有得到刺激的基本需求,換句話說,就是有「受到激發的需求」。

為了讓我們更確切的認識什麼叫做受到激發的需求,可以嘗試看看以下現在你可以把你手邊的所有事情停下,也暫停看這篇文章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就這樣計時五分鐘。

相信你應該兩三分鐘的時候就開始坐立難安,四分鐘快五分鐘時更為難熬,過程中總想著要趕快把這篇給看完,不然這週問題都還沒寫,或者手機是否有跳出什麼訊息要回覆。

透過這點我們可以知道一件事情,人事實上總會希望有些事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一點事情也沒有,簡單來講就是人是怕無聊的動物,總想要找些事情來做。

有的理論學者認為,人不只有基本的、要得到激發的需求而已,也會努力追求能使自己能感受到最舒服的「最佳的受激發程度」。當刺激過於微弱,你會覺得無聊甚至不太愉悅。但當刺激過多也會令人無法感受,譬如一次看三台電視、同時聽五首歌等等的。

學生行為

上述的這個觀點可以解釋,學生在教室當中的某些行為,譬如當學完魔術方塊時就開始在教室跑來跑去或對同學惡作劇之類的,這可以歸因於,他們不知道可以幹嘛,所以會自找樂子。那麼只要當學生受到足夠的激發,而較不需要去尋求其他刺激時,就較不容易出現在班上搗亂的行為。其實這也是常聽到的,不要讓學生沒事做的原因。

勝任感及自我價值

有些理論學者主張人類有基本的勝任感需求:相信他們能有效地應付環境的需求。為了使自己獲得勝任感,兒童會花大量時間去探索,希望熟悉他們世界裡的各個方面。

有位研究動機的學者主張,人們所最重視的事物之中,其一是保護他們認定自己是好的、有能力的信念,他有時稱此為「自我價值」。有時人們會更在意維持「一致的」對自己的看法,即使這些看法是負面的。

其他人的評斷與肯定,對勝任感與自我價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兒童的早期階段。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日常活動中能否經常有成功的經驗,尤其是那些不熟悉的、具挑戰的任務。當然要一直維持成功不失敗是不可能的,面對非常困難的任務時,一個維持自我價值的替代之道是「避免失敗」,因為失敗會給人能力欠佳的印象

避免失敗有各種方式,學習者可能抗拒不從事一項任務、可能是這項任務為微不足道或可能替自己的表現設下特別低的期望。當學生無法逃避失敗的事實時,找些藉口會是常見的手段,避免被認為是能力差而是自己基於某些原因而導致失敗,甚至會做一些減損其成功機會的事情——此一現象稱為「自我設限」。以下舉幾個常見的自我設限例子

  • 減少努力:所付出的努力,明顯不足以成事。
  • 設定達成不了的高目標:設定即使是能力最強的人也辦不到的任務。
  • 拖延:一再拖延,直到要成功已成了來不及的任務。(常在完美主義者的缺陷中提到)
  • 欺騙:據他人的努力成果為己有。

上述四點在魔術方塊的課程中的表現如下

  • 減少努力:都不好好練習或不專心看老師示範。
  • 設定達成不了的高目標:才學到三階就訂立目標説今天一定要學到三葉草。
  • 拖延:剛學完四階要練習獨立完成三次,一直趴著不練習且不斷和同學聊天,以至於在下課前無法完成。(但也有許多時候是學生其實不熟悉所學內容,可多觀察學習情況)
  • 欺騙:把自己的方塊給班上最厲害的人轉,完成時再說是自己完成的。(若不確定就當場出個題目讓他做給你看幾次,譬如組四階邊塊三次)

渴望成功的學習者會做出試圖阻礙成功的事情看似矛盾,但如果學生已經認為他不管怎麼做都不可能成功時,這樣的行為會合理化他們的失敗,從而保護他們的自我價值

提升學生的勝任感與自我價值

在簡單認識完勝任感以及自我價值以後,身為老師的責任與義務之一就是透過某些策略來提升孩子們的勝任感與自我價值。以下提出三種策略提供參考。

  • 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尤其是面對困難的任務
  • 提供學生追蹤自己逐漸進步的情形的具體方法
  • 減少競爭及其他可能不利於他們評斷自己的同儕較勁之情況

理論上,學生的勝任感和自我價值,應根據對自己的所能完成及不能完成的任務有相當準確的評估。

低估自我能力者→ 設定過低的目標且面對小挫折就輕易放棄

高估自我能力者→ 設定高得不切實際的期望、不夠努力或未解決他們的缺點,容易使自己陷入盲區

身為教師,若我們能夠營造使學生不怕冒險及犯錯的環境,便較可能苦力學生去迎接真正富挑戰性的任務,也能藉此提升學生的勝任感及內在動機。

在亞洲的學習氛圍當中,有不少的孩子是相當怕犯錯的,在他們過去的經驗當中,犯錯可能會使他們遭受到責罵、遭受到取笑甚至是體膚上的懲罰。我們不應認為我們只是在教一門才藝,在學生的眼中我們就是一名老師,而身為一位教育者,該做的事情是讓來自各個不同階級與文化的孩子,能夠讓他們能放心的在此學習,玩轉方塊盡情探索,放開過去的束縛與壓力,並從中學會「犯錯」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為唯有願意不斷不斷的試錯才有可能成功,讓孩子們深信沒有所謂的不可能,只有不敢踏出第一步。

自我決定

「很開心今天大家能夠一起來玩轉方塊,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告訴一些你必須遵守的事情。在學習魔術方塊的時候,你不能夠在老師還沒有說可以轉動時就開始轉方塊,每個步驟都必須跟著老師做,我動一步你才能動一步,當方塊亂掉的時候,我不希望有人是因為沒有遵守這條規範而要重新開始。總而言之,我希望你們都可以當一位好學生,別把事情搞得太複雜。」

看完上面這段描述,若回到過去在第一次接觸魔術方塊的情況下,你大概也後退了一步,步步受限又充滿束縛,幾乎沒有可以探索的空間。充滿操控意味的課堂,當老師要你清楚一切情況都必須由他來掌控,而本來對轉動五顏六色的充滿期待的你,顏色大概也只剩下黑白了。

學者認為,人類對於他們所做的事及他們人生要走的方向,不只會想要有足以勝任的感覺,而是也會想要覺得自己能自主、能自我指引。換句話說,人類可能有一基本的「自我決定的需求」。例如:當我們心想「我要做這件事」或「去做那件事,我認為是重要的」時,我們有著明顯的自我決定的意識。

普遍來說,具自我決定感的學生,有較強的內在動機去參與學校活動、往往有較高的水平成就。即便是幼兒,也較喜歡他們自己選擇的課堂活動。

當我們剝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理的自主權時,在另一個角度,我們是在扼殺學生能夠發揮創意的空間。

提升自我決定感

當然,誠如上述,我們應該給予的是「合理的」自主權,而不是「放任不管」的自由,核心的概念圍繞在,教師應設定合理的範圍讓學生能夠在其中盡情探索,但範圍外那些會影響他人或自己學習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所以我們應該要有些策略,去提升學生在課堂當中的自我決定感。

  • 提供獨立工作與做決策的機會

提供機會讓學生獨立地完成工作及做決策,這不僅能培養自我規範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自我決定感。 但是!提供這樣的機會並不是要撤掉所有的鷹架,某些的組織與架構是配合學生發展程度而存在的。舉例來說,在剛學習小花時,可以給予明確任務目標,而不同於前面探索如何將整顆方塊給完成的部分,並讓學生獨立嘗試該如何有效且順利地做出一朵小花。

當學生獨自努力時,我們給予一些支持,所傳遞給學生的訊息是:我們對他的能力有信心,認為他們能做出適當的決定,也能大有進步

  • 在說明規則與指示時,以提供資訊而非操控的方式

幾乎所有的課堂中都會需要一些規則與程序,以確保學生舉止合宜、活動能順利進行。對老師的挑戰在於,在說明規則或是示範時,不要像是在「操控」,而是以提供「資訊」的方式去做。

例如:「我們聽別人發言時不隨意打斷,當我們要發言時也能先舉手,那麼我們可以確保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發言及被聆聽的機會」

「解魔術方塊沒有一定的做法,但老師會提供你們一些有效的小提示,讓你們從中去思考該如何去解出,並且當老師要示範的時候也會希望你們可以認真看,能看看你的作法與老師的差異在哪裡,這樣能夠更清楚剛剛的作法可能哪裡可以改善唷」

  • 給學生選擇的機會

這點就相對直觀,在課堂中要達成一個目的時往往有各式各樣的做法,譬如我們希望一堂課能夠順利進行且大家都做得好,不見得要由老師來說規範,可以拋出問題說「你們覺得什麼樣的規範可以讓一堂課進行的很順利,也可以讓你們自己學得更好」,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認為,這是他們自己討論出來的,也是自己選擇這樣做才能夠讓課堂進行的更為順利。(當然若老師希望的規範如果沒提到的話可以點出來和他們討論)

結論

有的時候總會認為,某某學生沒什麼學習動機很難教,但透過這篇的內容我相信認識到不少能夠建立學生自信並增強動機的作法。但我們得要清楚一件事情是,一個班級當中有著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們在這間教室裡面所抱持原有的想法與學習動機都有所不同,這些是不可被忽視掉的,因為原有考量到這點,我能才更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來激勵並引導他們。

提升孩子們的動機有千百種做法,可能一句「我就知道你可以做到,你表現得很好」,都能夠讓孩子能有更傑出的做法,並且更能夠樂在其中。

這篇圍繞在這三個重點:

  1. 讓學生知道,他們有可能成功
  2.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表達出對學生的尊重
  3. 在合理範圍的界線中,讓學生盡情的探索與奔跑

當一名教師千萬不能只想著該如何迫使學生聽你的話,而是當學生學習動機薄弱時,可以透過這篇所學習到的內容去剖析可能的原因為何,再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除了能夠學得更好以外,也更能夠信任你這一位老師。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